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

新闻背后的真实:敏感掩盖了多少真相?

新闻背后的真实:敏感掩盖了多少真相?

博客中“友情链接”里至少有三个打不开了,李志宁网页、读万卷书、郎咸平网页。其中打开李志宁网页,显示的是该域名要审核备案,“网站建设中”,让人哭笑不得。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看不到我敬佩的李志宁先生的文章了。

这件事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实在太平常了,相信不少人都麻木了。为什么打不开,大家都很清楚,这三个人做了敏感的发言而已。“敏感”二字在中国真是特殊,我无法想象,英语的敏感二字会让人联系到政治。

什么东西敏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不过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跟有关部门唱反调的,二是揭露真相的。三峡工程本是伟大的工程,你要说它造成了川渝干旱,对不起,太敏感;任长霞本是“英模”,你要说这是为了掩盖蜜蜂张派出所的丑恶罪行设的虚假典型,对不起,太敏感;某个集团本是光荣伟大的,你要说它既不光荣也不伟大,对不起,太敏感。都有可能被封掉,为的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名义。我猜想,有关部门如此热衷于止谤(包括运用公权力,以及打着捍卫名誉权的旗号),可以预料的是,终有一天安全部门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机构。

真相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着力营造着一个由大量虚假信息组成的空间,中国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都是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者,都在有意无意地掩盖着真相。

我的读者经常向我提供线索。当他们提到某地警察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逼迫处女承认卖淫的时候,我没有反应;当他们提到某地派出所打死47名卖淫女时,我还是没有反应;甚至当他们为讨工钱被老板殴打,爬塔吊被拘留,我也没有反应。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线索都是有关部门划的禁区,一方面是我考虑到奇高的我无法承担的采访成本。相信,每一个中国记者手中都会积压着大量这样的线索,做也做不完。

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国记者本应感到幸运才是,类似于美军虐囚这样爆炸性的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新闻源供大于求,让外国记者眼红。可是大量的中国记者又是非常不幸的,因为有关部门忙于止谤,他们全都变成了变态的发声器官,热衷于制造垃圾。好在还有一些有担当的媒体,南都、南周、中青、第一财经日报……还能让人产生希望。

正因为这样,当一个朋友说我写的文章都是垃圾的时候,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