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

胡涟的生平与抗日中与解放战争中的表现

胡涟的生平与抗日中与解放战争中的表现


  胡琏――100年后这个名字将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时间回溯到62年前,1943年5月,深陷太平洋战争泥潭的日军,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集结陆海空三军7个师团10余万人,沿三峡天险而上进逼陪都重庆,此战成败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死成亡,在这危急关头,年轻的胡琏将军临危受命,镇守三峡这重要的关口――石碑小镇。
  战前的前一天,胡琏将军做了一件上古时代将军所做的事:拜天,也许他是在祈求朗朗苍天保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也许是巧合,最终的结果一切真的有如神助。那天他还写下了五封诀别书,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到:
  父亲大人,儿今奉命担任石碑要塞防守,孤军奋战,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而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书中,他留话道:我今奉命担任石碑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诸子长大成仁,仍以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60年后当我读到胡琏将军的诀别书时,禁不住双眼模糊,一阵哽咽。决战将至,他知道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但他更明白石碑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这是守国最关键的一道坎。一旦日军占领石碑,将沿三峡溯江而上,直逼重庆,中国危矣。所以他唯有战死,不可后退。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舍生取义的忠勇志士,才最终能与亡国之灾,擦身而过。
  1943年5月28日,石碑要塞最惨烈的战斗打响,日军发起猛攻,中国军队视死如归,奋勇抗敌,其中有三个小时的战斗中,战场上几乎听不到枪炮声,双方成千上万的士兵用刺刀在要塞前展开了一场中世纪时的白刃战,上万把刺刀的厮杀,相信这是日本军队在二战中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最终,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铸起一道铜墙铁壁将日本鬼子死死地钉在三峡之外。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战区司令官陈诚来电: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回电: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胡琏将军以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打赢了这场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牺牲1万5千人的代价,歼敌25000人,击落敌机45架,舰船 122艘,赢得的战役的全面胜利。
  在中国8年的抗战史,中国军队虽英勇抗敌,数量上也占有优势,但装备精良的日军所到之处,大都以中国军队的败退终结。可是在三峡天险,抱必死决心的胡琏将军,率一支忠勇之师以寡敌众,成就了一段神话。60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似乎有意无意间被淡化抹去,但我相信100年后,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上,胡琏这个名字将和岳飞、文天祥这些亘古英雄一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