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听秦晖讲座时,他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最原始的西化运动不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了,军事落后了,被别人打败了,所以要学西方。我们近代史上,被别人打败,甚至惨败的次数太多了。战争失败是皇家的事儿,和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中国人并不是因为被西方打败了,才想起来要学习西方。蒙古人把汉人打得惨败,连国家都打没了,汉人堕落成为二等公民。但这并没有引发汉人去学习蒙古文化,汉人还是以自己的文化为骄傲,拒绝学习蒙古的落后文化。相反,蒙古皇家却大量的吸收汉文化。可见汉民族并不是以武力论英雄的民族。它欣赏真正的优美文化。这个民族对文化的态度,不会因为一个本来就是外族的统治者被另一个外族战败而改变。作为外族的清王朝被谁打败,我们汉族人不关心,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著名爱国志士谭嗣同甚至称清王朝被战败乃天意:“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噍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实使之。”
晚清学习西方的动机是什么呢?这在晚清早年推进西化的一些重要人物中有所表现。从他们的言论中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结论。西方人的文化值得我们羡慕,他们真正实现了我们老祖宗梦寐以求的王道乐土。我们羡慕的不是他们的枪炮(当然皇家为了他们的自利性,认为枪炮是第一位的),也不是他们的经济发达。我们主要羡慕的是他们优美的社会秩序、及人与人之间互爱的优美环境。现代中国人被一系列恶意误导,以为西方就是一个野蛮的动物园,是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汗毛孔里滴着血的野蛮资本主义。
恰恰相反,我们那些以真正儒家自居的祖先看到的却是另一幅画面。最早提倡西化的恰恰是中国的儒家学子们。其代表人物包括徐继畬、王韬、冯桂芬、马建忠、郑观应、郭嵩焘、张树声、薛福成直到康有为、谭嗣同。他们羡慕的是西方的王道文化,他们讨厌的是秦朝后泛滥中原的霸道文化。谭嗣同如此描绘我们的文化:“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这里的“乡愿”就是那些骑墙头向统治者卖淫的文人,和儒学中的“乡绅”对立。而乡绅是维护公理,独立于权势,“从道不从君”的人们。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更是赞不绝口。
所以,在我们谈论学习西方时一定先要搞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学习西方什么?我们不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武器,也不是要学习西方人如何做生意,而是要学习西方的治国之本。早年的儒学学子们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修补中国的礼崩乐坏,摆脱统治中原达两千年之久的霸道文化,找回失去了的王道乐土。
而西方治国之本的精髓就是现在我们天天争论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形式,但其最终归结到人人平等这个最基本的价值观上(在其之上才有了自由,人权,民主等高级形式的普世价值)。这个人人平等文化与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霸道”文化正面冲突。“霸道”文化是根据人的本性自然形成的一种原始社会秩序,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爷。而人人平等是逆着人的本性(人的自利本性不喜欢人人平等),需要外部政治结构才能得以生存的高级社会秩序。突破霸道走向人人平等需要人们改变习惯性思维。当你作为统治者说:“民众素质太差”时,你遵循的是霸道文化,因为你内心已经不承认民众与你平等。当你作为被统治者委曲求全,对强者忍尔再忍时,你遵循的同样是霸道文化。中国的希望在于彻底打破霸道文化的束缚。
作者:剑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