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河,疮痍的诗与混沌的泪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个女孩用鲜血在监狱中写成。诗名《血诗题衣中》:
双龙鏖战玄间黄,冤恨兆元付大江。
蹈海鲁连今仍昔,横槊阿瞒慨当慷。
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的作者叫林昭,以她的话说,“双木林,刀在口上”的林昭。她聪明、美丽、正直而才华横溢。1932年生于苏州,早年积极参加革命,1954年以江苏最优异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57年反右之后,整个中国大陆停止了思想,并生活在谎言与恐怖之中。是这个女孩开始进行了独立思考,在狱中,当她被剥夺了笔和纸的情况下,用发卡当笔,刺破手指,在墙上、在衬衣上书写血的文章与诗歌,逾20万字。1968年4月29日,她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秘密枪决,年仅35 岁。
这首诗来自哪一首著名的诗,想必读者大多心知肚明。年幼不懂事,时常背诵着那首“伟人之作”,以为激情,以为气魄,以为豪迈,以为正义。如今再读林诗,终于知道这是怎样地不同,终于明了这是怎样的震撼。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
(二) 飘逝而不灭的灵魂
在林昭被害近40年时,导演胡杰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搜寻林昭留下的一切线索,寻找当年的见证人,拍摄了这部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
在一个下午看完了它,我无法用任何语言去评判它,我深感任何话语都毫无资格去评价这一切,只有强烈的震撼。我深深地为她的人格力量所折服,继而感动。
她原本是怎样幸福的人啊。出生在苏州,父亲曾留学,母亲是名媛,生活从不短缺,书香门第。她能诗能文,容貌姣好,考入北大之后,纪录片中有名有姓的追求者就有四位。
她有骨气,有气节,有坚持,有操守。她曾是那样的热爱共产制度,热爱毛。一旦发现那些高尚的面具不过是猥琐者的画皮,美好的话语不过是奴役者的游戏,她断然与之决裂。她不会委屈求全,她只会飞娥扑火。最后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那令人敬畏的抗争中。
她希求的那样的世界,究竟还是没有到来。但无可否认,比起曾经的遥远,它确实切近了一步。烈士的血,常常被换作新说谎者的游戏;惨淡的事,往往沦为自认聪明者看透红尘的说辞;真的斗士,飘逝的灵魂亦激励着后来者勇而前行。
有时我常常为那些革命烈士感到惋惜,后来又觉得他们多么幸运。倘若他们活到建国以后,看看那民不聊生的三年,看看那荒诞可怕的动荡,他们也将愤而骂道:他妈的!我们用生命换来的东西,究竟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再或者,即使是当年激扬热血的偶像,也会彻底泯灭在群众的浪潮中吧。
林昭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起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