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经典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发生在一个没有得到金牌的德国选手身上。
美国黑人选手欧文斯(Jesse Owens)是100米、200米、4×100米和跳远的世界记录保持者。能够在跳远项目挑战他的德国选手叫鲁兹·朗(Luz Long)。希特勒要鲁兹·朗击败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劣论。
在跳远项目初赛中,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但欧文斯在第一跳和第二跳都超越起跳板而违规。再跳一次,若达不到标准,他就要在决赛前止步了。他一再试跑,却迟疑,不敢作最后一跳。
希特勒在场边已经准备为本国运动员卢茨·朗颁发金牌,他要亲自感受在这个项目中,在这一黑一白的竞争中白人胜出的快感。
也就在这时,有着湛蓝眼睛的卢茨.朗走近欧文斯,他的笑容松弛了欧文斯紧绷的神经。他用稍为生硬的英语对他说,他去年遇到同样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
他取下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吋处,他说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有失了。“你肯定不会犯规,而且你的状态足以进入决赛,初赛得不到第一有什么关系呢?决赛才算数。”欧文斯照做,果然进入决赛。决赛中,鲁兹·朗以7.87米平了欧文斯的世界记录,但欧文斯以8.06米赢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发青,看台上的观众倏忽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欧文斯站的地方,举起他的手高喊:“欧文斯!欧文斯!”欧文斯随即举起鲁兹·朗的手,声嘶力竭地喊:“鲁兹·朗!鲁兹·朗!”
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只有惺惺相惜的感动。多年后,欧文斯回忆,是鲁兹·朗帮助他赢得金牌,并使他了解到,单纯的人类爱和真正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了金牌的价值和意义。
他说:“我这时才意识到,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正是象鲁兹·朗这样的运动员,才会说:‘奥运会重在参与而不在取胜。生命的关键在于干得出色而不在于征服。’”国际奥委会其后颁给鲁兹·朗一个最高荣誉的“顾拜旦奖章”。希特勒没有放过鲁兹·朗,1939年欧战爆发,希特勒指示要征鲁兹·朗入伍。1943年他战死沙场,年仅30 岁。
没有什么人记得1936年德国所获的33面金牌的得主是谁,但鲁兹·朗在希特勒面前无所畏惧地表现的运动员精神,却长存史册和人们的记忆中。
鲁兹·朗的运动员精神,重点在要让自己和对手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他在决赛中当然想赢,但要赢的是一个能够充份发挥的对手。他不想因为对手违规退选而轻易赢得奖项。奥运会不在争逐奖牌的多少,而在于运动员要发挥最好。
自己发挥最好,就是所有人的胜利。以“征服”为目标的民族,不配谈奥运精神,也不具有真正的运动员精神。(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