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学习数码摄影的几点体会

仅以此文,回报各位版主、老师、坛友对大庆G7的关爱、培养。此文完全是本人的一些体会,也可以说是原创而非转载。若对初学者有些微帮助,则备感欣慰。由于本人在数码摄影方面尚属菜鸟,对数码摄影的认识更是浅显,悖谬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摄影高手、论坛的朋友善意指正。



体会一:要学好用足相机的使用说明书。



大多数人新相机一入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咔嚓”了。尤其是有一定摄影基础的人更是如此。殊不知相机虽然大同小异,但毕竟在功能设置、使用方法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最好是先把说明书捡其要紧之处粗略地看上一遍,然再去拍照也不迟。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这样的朋友,经常十分谦虚地向别人请教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其实好多问题在说明书上都已说得非常清楚。不耻下问固然值得推崇,被请教者也会尽其所知予以热心作答。但如在这之前先看一下说明书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但是不是说说明书就万能了呢,也不是。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或者说明书上讲得不够清楚、不够具体的问题当然要找老师请教了。

是不是把说明书先背下来再去拍照呢?更不是,阅读说明书与拍摄实践应同时进行,循环往复,逐步掌握和提高。可采取先学习再实践或者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再去看说明书的方法。今天学会的东西,过几天可能又忘了,就再去学习。有时急用先学,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G7相机的说明书编写得还是不错的,初级指南、高级指南分开来,循序渐进,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闲暇之时,对照着说明书,把相机的各种功能都反复试一试,出门拍照,把说明书带在身上,遇到问题翻一番,还真是管用。到如今,G7的说明书我也没有看细、看透,但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总之,劝君用好说明书,少走弯路快提高。文革期间有句时髦的话: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呵呵,那是说学习毛主席著作。



体会二:要制定一个拍摄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照相机买来了,明天去拍点什么呢?躺在床上,我在想……,拍花卉,拍风景,拍人物……。实际上,许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各种照片时基本上都是随心所欲的,虽然有时候也事先设计我明天去拍点什么,但实际做起来还是很随意的。包括我本人也不例外。

我在这里说的拍摄计划,并不是简单地说明天去拍什么,而是在确立拍什么的基础上,制定出比较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步骤。比如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摄影器材、交通工具、雨具、食品等等,尽可能地要考虑周全。另外,拍摄参数,是不是也可以事先考虑一下,可以设计几套不同的方案等等。其实我想的这些可能是挂一漏万,大家已经在这么做并且做得更好呢。(偷偷地告诉大家,其实我的拍摄过程也从没制定过什么狗屁鸟计划,充其量也就是在心里核计一下)

当然啦,要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和一些突然的场合,你进行的随拍、抓拍、偷拍就不用制定什么计划啦,你可以尽情地、随心所欲地去拍,许多优秀作品都是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呢。

嘿嘿!我也就算在这里给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提个醒罢了。



体会三:要善于总结经验。



总结经验,似乎是老生常谈了。有人也许会说,我懂。可尽管如此,业余摄影爱好者能在每次采风或发表作品之后,坐下来认真总结一下的还真是不多。

不光是学摄影,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得好,要想有提高,还真的要学会总结经验。说一句学生教育老师(呵呵!这个错别挑,俺故意这么说的)的话,叫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哈哈!打住,跑题了。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总是有人学得好些、快些,有人差些、慢些。除了天赋的差别外,学习方法、勤奋程度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及时加以克服和改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说如何去总结经验,大家应该是驾轻就熟了,当然也包括翻翻书本,与优秀的作品进行对比,相似的东西,人家好在哪,自己差在哪,下次怎么做,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体会四:要重视照片的后期处理。



说到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大家恐怕都不陌生,实践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对拍摄的照片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一幅看似平淡的照片,经高手处理后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其实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并不是数码相机的专利。过去的胶卷照片,很多也都进行后期处理,比如放大、着色等等。

数码相机本身就具备了很多的所谓后期处理功能,而且相机越高级,功能就越强大。

当然,有人不主张甚至反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提倡原生态。这种提法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照片过分处理后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是惨不忍睹,这就不好了。

我认为,摄影作品既然称为作品就是供人观赏的,要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仅仅靠原生态就难以做到。因此,后期处理只要把握好这个度,自然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不要认为后期处理就是万能的法宝,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应该、也不可能本末倒置。

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进行后期处理,比如说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就应该是原生态。至于说哪些应该处理,哪些不应该处理,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助于该作品主题思想的完美表现。



体会五:要多看优秀作品,从模仿到创新。



提高摄影技术并拍出好的作品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模仿,再创新。就象学绘画要先临摹一样。平时要注意多收集优秀的摄影作品,细细地揣摩,分析,真正地悟出好作品的优秀之处也并非易事。我就是属于水平低下的人,大家都说好的作品,我也觉得好,可究竟哪好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尚属低层次,在这个层次,就要老老实实地去临摹,啥时候临摹的像了好了再去考虑创新。

对相片的临摹,无论是风景照还是人物照,首先要在身边找到与临摹照片相似的场景和内容,通过改变拍摄参数和进行相应地设计,尽可能地达到或接近被临摹照片的效果。当然,临摹也要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当临摹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步入创新这个门槛。回头看看,你会惊喜地发现,哈!自己确实有进步了。



体会六: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才能实现摄影水平质的飞跃。



记得有位摄影高人曾经说过,如果把艺术素质(摄影者的综合素质)、摄影技术,摄影器材在摄影(作品)中所处的地位排序,那么第一是艺术素质,第二是摄影技术,第三才是摄影器材。通过设备和技术之可以获得“形”,只有艺术素质才能够获得“神”。可见艺术素质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大家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叹,某某人和我一起学的摄影,或者说也没见他(她)拍过几张照片,可是他(她)拍出的照片却总是那么好。我下了好大的功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赶不上他(她)。你可能会说,那个人一定是摄影天才。我说,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实际生活中天才太少了。我说这个人一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是综合素质都很高的人。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并非一日之功。因此说,无论多么昂贵的摄影器材,只要你有钱都能买得到,高超的摄影技术,通过勤学苦练你也可能获得,而艺术素质的提高非要下苦功不可,一点一滴地积累,平时注意向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学习,有意训练自己的审美能力,涉猎与摄影、美术、绘画有关的学科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等等。

当你的艺术素质真正得到提高之后,你的摄影作品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到那时,你可能就是一位什么这个家、那个家了。哈哈!



再次郑重声明,以上体会并没有一字一句的抄袭。文中的观点仅是个人的愚见,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悖谬之处,还请各位老师、高人批评指点。

http://group.zol.com.cn/28/15_274129.html

没有评论: